1、卢梭代表作有:
2、卢梭患了一种受迫害的妄想症,使他的身心不时受到严重折磨。然而在1761~1762年间,他却完成了三部最主要的著作: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和《爱弥儿》,论著《民约论》(也译《社会契约论》)。在这些著作中,他对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封建的奴役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系统阐述了“天赋人权”的政治主张。
3、《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4、《社会契约论》
5、卢梭的代表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6、《忏悔录》是作者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己的经历和公诸于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多见,卢梭一向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
7、《植物学通信》:这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撰写的最伟大的植物学经典。
8、《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9、卢梭的自传体作品,他死后出版的《忏悔录》(1769),开创了现代自传的先河。
10、《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1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2、卢梭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爱弥儿》。
1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14、年卢梭所著的是忏悔录。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呐喊”,他在书中记录了其一生的痛苦经历,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同情。这本书成为法国教育系统让青年人研读最多的经典作品。
15、未完成的《一个孤独行者的遐想》(1776-1778),是18世纪晚期“情感时代”的典范。对主观性和内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后来现代写作的特点。
16、《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17、《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18、《忏悔录》
19、在《社会契约论》中,开头就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枷锁指国家,人生而自由与平等,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来建立国家,国家就是人民契约的结合体。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
20、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21、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22、年,《新爱洛伊丝》出版,受到女性读者的热捧。卢森堡元帅去世。1762年,因出版《爱弥儿》,法国法院对卢梭发出逮捕令,查禁他的书。在《爱弥儿》出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卢梭渐渐感到气氛不对,但他认为自己是正直无辜的,因而并不慌张。巴黎大主教毕蒙对《爱弥儿》发出禁令,接着,巴黎高等法院也发出禁令,并下令追捕卢梭。之后长达八年的时间,卢梭直在逃难。在各种迫害、谴责甚至是密探的监视下生活,卢梭变得敏感多疑,以致后来不断怀疑身边的人要谋害他。卢梭只身从巴黎逃至日内瓦,日内瓦当局焚烧《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并下令追捕作者。
23、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24、语出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
25、卢梭提出国家创建的理性逻辑:人类想要生存,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个人的权利、快乐和财产在一个有正规政府的社会比在一个无政府的、人人只顾自己的社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可行的办法就是集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即国家。
26、《社会契约论》又译《民约论》,或称《政治权利原理》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27、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1]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1]
28、《爱弥儿》: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并且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
29、《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
30、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31、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78年在巴黎逝世。
32、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33、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34、让-雅克·卢梭
35、《社会契约论》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36、年7月2日去世,享年66岁。
37、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
38、《漫步遐想录》结构单纯,由十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组成。形式自由、激情充沛,具有新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擅长哲理性抒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
39、他的《爱弥儿》或《论教育》(1762)是一篇关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教育论文。
40、卢梭的四大著作有:
41、《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思想、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多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
42、该书是卢梭于1753年冬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有奖征文而作,1754年10月完成,1775年4月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43、卢梭的情感小说《朱莉:新爱洛伊丝》(1761)对前浪漫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4、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个人认为文学上是《忏悔录》,政治上则是《社会契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