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词汇跟现在汉语词汇差别较大的词汇有哪些
1、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2、古汉语字典:主要以查阅古代汉语中的字的注音、释义、用法等为主。
3、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4、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5、古今词义没有变化,这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中,如山、水、人、日、月、牛、马、大、小、新、旧等等;
6、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在词汇量上,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原有的词的继续使用。
7、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8、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9、如“臭”古义:臭味。例:朱门酒肉臭。
10、感情色彩变化
11、古汉语词典:具有中级识字能力的使用对象,知道大部分的基础汉字。
12、词义缩小
13、名称说法改变
14、二、用途不同
15、古贬今褒
16、古汉语词典:主要以查阅古代汉语的词语的意义、用法为主。
17、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18、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19、如,“恨”,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20、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优势。古汉语词汇特别是先秦到三国两晋时期的书面语言词汇,单音词占大多数。古代汉语的词往往就是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词语甚至一句话意思。
21、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秦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到了隋唐宋元时期双音词开始繁盛。
22、一、解释内容不同
23、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24、词义扩大
25、词义强化
26、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27、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28、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
29、词义转移
30、古汉语字典:以解释古代文字为主。比如一个字的读音变化,字形结构等,但它也解释一个字的意义。
古语词汇跟现在汉语词汇差别较大的词汇有哪些
31、三、使用对象不同
32、关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之间的关系,是指古代汉语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依旧使用着,意义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大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33、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34、词义弱化
35、区别为:解释内容不同、用途不同、使用对象不同。
36、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古代单音词居多,音节有限而词义无穷。词汇和词义不断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37、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38、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39、古汉语词典:以解释古语词的意义为主,如果有双音节以上的词也加以解释。
40、改音变意
41、如“谢”古义:道歉(也有谢罪,告诫的解释)。
42、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43、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44、如“臭”古义:香味。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u四声)。
45、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又分三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现代汉语词义的范围比古汉语扩大了。比如江,古义仅指长江,今义泛指径流比较大的河流了。河,古义仅指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睡,古义指坐着打瞌睡,今义一切时候和一切形式的睡眠,都称为睡。(2)词义的缩小,现代汉语词义的范围比古汉语缩小了。比如汤,古义泛指热水,今义专指菜汤、肉汤、面汤了。(3)词义的转移,由古义的某一事类转到今义的另一事类。如恨,古义是遗憾,今义指仇恨。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46、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47、古褒今贬
48、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49、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50、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亲戚”原是父亲兄弟等亲属,现在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
51、古汉语字典:具有初级识字能力的使用对象,知道基本查询用汉字。
52、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53、今意只保留第一种读音和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