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诉建议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简短73句精选

时间:2023-02-19 23:26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简短

1、节俭资源,造福后代。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

3、节约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6、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7、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4、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5、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8、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9、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10、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11、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12、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13、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14、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1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8、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10、一粥一饭汗珠换

11、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12、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

13、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14、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1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6、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7、——————

18、勤俭节约是美德,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兴盛的最需要具备的良好素质,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粮,节约用电。

19、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2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21、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22、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23、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24、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2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26、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

27、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8、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29、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30、浪费是支出,节约是收入。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简短

31、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32、小处不省钱袋空

33、节俭每滴水,造福全人类。

34、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5、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36、1.少而且足;2.积少成多;3.节俭除弊;4.节约用水,宝贵资源;5.俭约力在不断提高,持之以恒;6.节约粮食,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7.精打细算,不负众望。

3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38、节俭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3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0、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41、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42、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43、从俭入奢难,从奢入俭难,积少成多汇成河,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44、囊中未空先节约。

4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46、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俗语)

47、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

48、精打细算,油盐不断(俗语)

49、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民谚)

5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51、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一定要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

52、成由勤俭败由奢.

53、紧紧手,年年有

5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55、成由勤俭破由奢

56、勤以修性,俭以养德,节以炼品,约以束行。

5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58、布袍草履耐风寒。

59、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60、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简短

6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62、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

63、从俭入奢难,从奢入俭难,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

64、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

65、勤俭永不穷,坐吃山也空。

66、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6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

68、小处不省钱袋空.

69、成物不可损坏

7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71、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72、不浪费粮食,不买没用的东西,最好也不要买太贵的奢侈品!

73、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对于教育子女,发展生产,使家庭走向兴旺至关重要。要发扬勤俭持家的精神,节约开支用于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