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孕育和关爱着多姿多彩的生命。
世界地球日是什么?
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 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今年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自4月19日开始至4月25日结束。
什么才是真正的“环保”?
如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不久前,日本政府做出将把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这种无视全球海洋环境和生态体系安全的行为,引发国际环保组织、世代以海为生的渔民“声讨”。而在一些素来高调炒作环保事件的西方国家,却对此事选择性沉默。
在真正的环保“大事件”面前,为何难以听到以往活跃的西方“环保人士”的声音?这与发起世界地球日倡议的初衷,又何尝不是背道而驰呢?
4月12日,日本民众手持“不要把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等标语
世界地球日,从一次漏油事件说起
1969年美国圣塔芭芭拉漏油事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地球日的诞生。当年,美国联合石油公司的管道发生故障,相当于10万桶量的原油泄漏,造成数千只海鸟、海豚等生物死亡。
不仅如此,当时的美国工厂还可以肆意向自然环境排放浓烟和污水,含铅汽油仍在广泛使用……人们的环保意识,十分淡薄。这些情景,触动了美国人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他们提议,在全美展开大规模环保宣传活动。也因此,之后他们被称为“地球日之父”。
1970 年4 月22日,首届“地球日”举行。约2000 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呼吁人们爱护地球,停止破坏。这一行动,不仅推动了美国相关环保法案的颁布,也渐渐在全球获得响应。
1990年4月22日,来自140多个国家的2亿人,在各地举行了纪念活动,声势颇为浩大。自此,4月22日成为世界级的环境保护宣传日。
不过,这么多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环境问题仍在加剧。
联合国数据显示,1980年以来,全球海洋塑料污染增加了10倍,影响到海龟、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等;另外,全球约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保护地球,迫在眉睫。
日本要排污入海,西方环保人士为何失声?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十年后,日本政府却宣布,计划两年后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00多万吨核废水排放入海。这种行为遭到严厉批评,因为其实质上是“选择了经济代价最小的方案,嫁祸全人类”。
专家指出,核污水将会通过洋流,先到阿拉斯加或加拿大,还有夏威夷,然后顺着洋流回到亚洲,鱼虾就会受污染。而人类如果长期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还可能引起慢性射线病,造成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等损伤,甚至伤及DNA,将危害延续至下一代。
当地时间4月20日,约30名韩国大学生在日本驻韩国大使馆门前举行抗议活动
4月14日,韩国民众在位于首尔的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外集会,抗议日本政府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新华网)
面对日本政府的计划,福岛渔民与渔业协会率先反对,中、韩、俄等国以及多个环保组织,也表达了不满。然而,人们渐渐发现,曾热衷为气候危机“摇旗呐喊”的西方环保人士和一些组织,此刻却“缩起了脖子”。
西方力推的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因发起“为气候罢课”行动,在许多国家受到年轻人追捧,她还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问题。然而,向来“火力十足”的她,此次除了在社交媒体转发两条日本的相关新闻外,未发出更多声音,似乎突然“哑火”了。
无独有偶,被美国总统拜登选入总统顾问小组的18岁少年杰罗姆·福斯特,自2019年起每周到白宫前举牌抗议,呼吁政府重视气候危机,但面对日本排放核污水,也“一言不发”。
如今,这些“环保人士”大多成了美国国会、英国广播公司的“座上宾”。这样一看,他们究竟是环保主义者,还是西方塑造得别有目的的“代言人”,答案呼之欲出。
不止发于“声”,还需践于“行”
相较于某些西方环保人士动辄罢课、游行的“博眼球”式做法,保护地球环境,更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以中国为例,过去数十年,保护地球环境的脚步从未停下。1986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决定启动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3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120多万亩。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