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2、「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的意思是,宁愿欺负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也不要欺负那些贫穷的少年郎。宁可看不起、欺负没钱的老头子,因为老头子年轻时没有好好努力,现在老了,就更来不及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富有。
3、答:应为“莫欺少年穷”,出自广东地区的俗语,完整内容为“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4、原文: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5、少年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不要因为他们一时的失意而瞧不起他们,因为不知道哪天他们就飞黄腾达了,再不是不成器的孩子。
6、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7、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8、但是,年轻人一定要有生当作人杰的理想,光是坐着什么也不干肯定不会有“龙穿凤”的时机,要发展自己,积极努力,才有机会龙穿凤。
9、意思是说,不要欺负别人,年少时候贫穷,弱小,等别人长大了之后将会非常的威武霸气,名声震天下
10、其实也就表明人们不要在别人弱小的时候去欺负他们,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等他们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他们长大之后是否会强大过你
11、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12、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二:“刘婆道:三娘又错了,俗语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
13、释义:宁可看不起没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就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14、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15、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而今彭府上,方府上,都一年胜似一年。”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常泛滥,所以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一个以前在河西岸的村子,变到东岸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6、「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的意思是,少年郎通过努力工作就会有成龙的那一天,不可能一辈子都穿着破洞裤子。
17、其中“龙穿凤“指“飞黄腾达”,“唔信“”是“不信”的意思,“裤穿窿”是指“贫穷”。
18、扩展资料:
19、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出自《儒林外史》。意思是不会一辈子穿坏了的裤子,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穿龙袍着凤衣,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20、它的白话文意思是:“少年人努力的话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不会一辈子贫穷的。”
21、「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22、“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出自《儒林外史》,是一句广概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
23、「莫欺少年穷」的下一句,是「终须有日龙穿凤」,是广东话的俗语。
24、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25、原话是这样的。
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
27、意思是:“少年人努力的话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不会一辈子贫穷的。”
28、原文是:“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29、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0、全诗内容:
31、意思是:宁可欺负老人,也别欺负贫穷的年轻人,隐意年轻人潜力无穷。年轻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32、三十年河东莫欺少年穷出自
33、它的原文是:“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34、作者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现实主义作家,字敏轩,一字粒民;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自故居安徽全椒移居南京,故又自称秦淮寓客。1754年1月11日,54岁的吴敬梓到扬州访友,酒后,痰涌遽卒。
35、宁可欺负老人,也别欺负贫穷的年轻人,就是说年轻人都是潜力股,将来很可能变成绩优股。年轻人如果努力迟早有一天会飞黄腾达的,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龙穿凤”有飞黄腾达之意,“唔信”广东话,就是不相信的,“窿洞”也是广东话就是东西上有洞眼了)。
36、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37、莫欺少年一世穷,怎知他人不会富贵。
38、唐·李白《上李邕》,完美诠释了”莫欺少年穷“。
39、出自《儒林外史》,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主要强调了少年的年龄优势,少年虽穷但日后的发展空间无穿,努力加运气可能会有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