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莲说》
2、其中比喻莲花高贵品质的诗句有:
3、作者是从以下三方面方面描写莲花的,并描写莲花形象的:
4、生长环境: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香气:香远益清。
9、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
10、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
12、“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
13、《爱莲说》有提到,“莲,花之君子者也”。所以在古诗词中一般把荷花比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君子形象。当然在佛教文化中,莲也是很神圣的象征。
14、从四个角度描写莲花形象: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
17、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1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
19、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0、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1、《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22、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来表现莲的品质的.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
23、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2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6、三方面:(1)生长环境—高洁质朴;(2)体态香气—正直芳香;(3)清高风度—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