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好的艾叶挤去水分后,切成碎末。
2、五月食艾时,阴暑始渐深。
3、花生和芝麻在炒锅里炒香,凉后装入厚塑料袋里,用擀面杖压成碎末,再加入白砂糖继续碾成略碎,装入小碗,拌匀。
4、艾叶清洗干净,放在锅中焯水,往锅中加2g小苏打,下入艾叶,煮到艾叶变软,大约2-3分钟,煮好的艾叶捞出来过凉,挤干水分
5、周日早早地把艾叶清洗干净,按照网上找的方法加盐在锅里煮了5分钟去除一下艾叶的苦味,然后打碎和糯米粉揉成面团放置待用,再用黑芝麻花生白糖拌馅,白糖可依据个人口味,喜欢甜的可适量多放,接着就把馅包到一个一个搓成的小面团里面,最后放锅里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我真的是非常的佩服我自己做的艾叶糍粑,相当的成功哟。
6、艾粑,艾叶粑粑是清明前后的小吃,由艾草和糯米粉制作而成。吃艾草粑的寓意,寓意事事平安顺利、兴旺发达。
7、喜欢这艾叶粑粑的味道。
8、周日早早地把艾叶清洗干净,按照网上找的方法加盐在锅里煮了5分钟去除一下艾叶的苦味,然后打碎和糯米粉揉成面团放置待用,再用黑芝麻花生白糖拌馅,白糖可依据个人口味,喜欢甜的可适量多放,接着就把馅包到一个一个搓成的小面团里面,最后放锅里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9、用料:艾菜半斤,糯米粉半斤,芝麻2两,花生2两,白砂糖1汤匙
10、五月吃艾叶粑的诗词有:
11、艾叶加入的清水,搅打成艾叶汁,倒入粳米粉中,加入80g白糖,下揉成面团
12、草长莺飞的季节,适合吃的食物也丰富起来了,蒿子粑粑、艾叶糍粑、春饼、薄饼、五色糯米饭……听起来感觉每一种都非常漂亮,每一种都能深深吸引到吃货的我。朋友说小区有卖艾叶的,要不要买一点艾叶自己玩一玩,我立马赞同,要知道吃货的乐趣不仅仅是在吃,做的过程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提前买好了艾叶和糯米粉,急切地盼望着星期天大展身手。
13、将糯米粉,艾叶碎放在大碗里,加约100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团
14、自嫌并无味,聊以息昏昏。
15、清明节前后,艾叶开始吐绿冒芽,绿油油,水嫩嫩,掐一把,透着一股子清香。用艾叶做的艾叶粑粑则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艾叶粑口感香甜,柔软爽滑,深受新田县不少民间老百姓的喜爱,在我做艾粑粑的时候,让我的心情总是那么的沉重,但是这样的美食也能够治愈自己的心灵,让我不断的去做着美味佳肴,给自己带来了一份身心上的快乐。
16、艾叶粑粑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用油煎,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油温5成热,放入艾叶粑粑,中小火慢煎,底部煎到定型之后翻面,煎另外一面,煎的过程要勤翻面,煎到两面金黄,用铲子按压有弹性就可以出锅了;
17、原材料:艾叶200g、清水320g、粳米粉600g;
18、艾叶粑粑制作流程:
19、《五月食艾》(唐代李白)
20、蒸锅里烧开水后,将制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叶,或柚子叶上,放入蒸锅里大火蒸10分,关火连叶取出,即可食用。凉吃风味更佳,若时间长了,艾粑粑太硬,可以入油锅煎香
21、摘取少许面团,在手里捏成扁圆形,放入少许花生芝麻馅,然后四边向中间捏紧,将接口处捏实,做成像汤圆那样的一个球形
22、艾叶粑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因为香蒿叶子很像辟邪的艾叶,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叶粑粑。香蒿草小,气味其实比艾叶清淡很多。
23、艾粑节:亦称“二月二”。侗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毗连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当天,人们将洗净的白头翁的枝梗叶花掺入浸胀的糯米,舂成粑粑,合糖捏成汤圆,或烙成饼,配上油茶、米花、芳香可口。晚餐前,全家同食。今晚,姑娘和小伙们打来艾粑油花,或由小伙子位卖糖煮艾粑汤圆,共庆佳节。
24、采艾盈筐采,弄花入酒瓶。
25、艾叶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去除苦味。
26、面团揉好饧面15分钟,把艾叶剂子搓圆,搓圆之后压扁,一个艾叶粑粑就做好了
27、泡好的艾叶在热水里焯2分,捞出浸泡在凉水里,继续泡1小时。
28、顿成艾叶饼,羹脍竞膏黍。
29、制作艾草粑步骤:
30、干艾叶洗净,沸水煮熟后控水干,用刀剁碎,或者用搅拌机搅一下。适量水,碎艾叶,红糖煮沸,熟花生碎,芝麻碎,肉松,红糖碎,搅拌均匀备用。竹叶剪好,用沸水泡一下,温水洗净备用。准备500克糯米粉,80克澄粉,搅匀,倒入煮沸的艾叶红甜品,不然会烫手成这样就放些食用油一起搅拌好,要不会黏手,成品不用静置,可以直接包。每个45克,大半匙馅,包的时候准备小半碗油蘸手,沸水下锅,大火蒸12分钟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