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她对小军说:“我们要保持公园的环境整洁,不要随地乱扔东西。”
3、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
4、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5、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6、()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7、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8、()他们一起把冰棍儿纸扔到垃圾箱里。
9、(2)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时候,在公园,发生在和之间的事。
10、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11、(3)有时在他的身旁互相追逐。 (2)童第周坐在校园的长椅上阅读科学杂志。 (4)可是童第周始终专心地读书。 (5)天色很晚了,他也不觉得,还在全身贯注地读着。 (6)连眼皮都不抬一抬,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2.(6)姥姥对我送的礼物可满意了,连声说:“谢谢,你想得真好。”(2)妈妈给姥姥买了蛋糕和苹果,还有她最爱吃的大柿子。(5)到了姥姥家,我把礼物交给了姥姥,还说:“祝愿姥姥越活越年轻!”(1)上午,妈妈带我去给姥姥祝寿。(4)我想来想去,我把上周做的手工胖娃娃悄悄带在身上。(3)我也想送点礼物给姥姥表示祝贺,可我有什么可送的呢?3.(5)啊,原来是这个小家伙在住我一臂之力! (1)我拉着一车化肥,;来到坡下。 (2)不知是雨后空气宜人,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今天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一口气就拉到了坡顶。 (3)上坡以后,我把车子停下来,准备擦擦汗水。 (4)当我回头时,不禁呆住了。车后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正咧着嘴朝我笑呢!4.(5)这里山环水,水映山,一片湖光山色,令我流连忘返。 (3)登上山峰,顿觉眼前一亮。啊!景色多美啊! (4)俯视山下,湖畔花红柳绿,碧绿的湖面上泛着竹筏小舟。 (2)抬头一看,山腰的宝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沿着湖边小路,我来到山前。 5.(4)它们的样子,就像一枝纤细的笔尖。 (1)沉默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3)我惊喜地看到:有一排小小的草芽儿,从潮湿的泥土里伸出头来。 (2)我漫步在温暖向阳的河边,寻找着春天的足迹。 (5)你看,它们正蘸着嫩绿的颜色,在大地长写出第一道春天的诗歌。 6.(2)水池周围摆着一盘盘各式各样的菊花,形成一个圆形的花环。 (4)她身穿彩色的绸缎衣服,身上还飘着彩带,两手捧着盛满()鲜花的花篮,似乎在往空中撒花。 (1)进入公园大门正面是喷水池,池中正喷着水。 (5)这个展区,叫“天女撒花”区,真实名副其实啊! (3)水池中间的假山上,站立着一位泥塑的仙女,虽是泥塑的,但乡真人一样。
12、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13、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的景色。
14、()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15、()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6、()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17、排序写景的短文,是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可以按空间顺序写,还可以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18、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19、()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20、排序的方法是什么?
21、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2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23、()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24、()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25、请你再读一遍句子,想一想:这篇短文写的是花。作者先概括写了花。
26、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27、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8、【提示】
29、()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30、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31、初一上册语文的排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在解答排序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2、()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33、根据分析结果,将句子或段落进行合理的排序。
34、()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
35、()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36、【例题】
37、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38、排序状物短文是指对自然界中的静物如小闹钟、小台灯等,或者动物进行描写的短文。状物短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描写的“物”进行细致、有序地观察。
39、()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
40、()小军玩得口渴了,买了一根冰棍儿吃。
41、如果是介绍一个地方、一个空间或者一个物件时,有时会出现上面、下面、左边、右边、中间等方位的词语,那么这些方位词就是我们排列句子的依据,我们可以根据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从里到外等顺序排列句子。
42、事情发展的顺序
43、给写人的短文的句子排序
44、1、3、6、4、2
45、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46、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47、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48、()小军听了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49、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50、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51、()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52、句子通常有主谓宾,主系表结构,名词作主语,宾语,表语;动词系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时间,地点等作状语,通常修饰句子。
53、(3)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是,被发现了,说了,小军的态度,结果。
54、()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55、(4)请你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56、如果是写事的,就会有描写事情起因的词语,如开始、后来、最后等提示,也许会先介绍事情的起因,然后是事情是怎么发展的,最后的结果等,自然我们就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利来排列了。
57、根据提示给上面错乱的句子排序。读一读你排好的顺序,和老师的一样吗?
58、第二点:弄清作者想赞扬这个人什么?或想说明什么道理。
59、【答案】
60、仔细检查排好的顺序,确保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61、(1)请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6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3、()小丽看见了,连忙把冰棍儿纸捡起来。
64、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65、()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66、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67、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68、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69、想一想哪句话和哪句话联系得更紧密些?
70、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71、排序的方法是什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排序。
72、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73、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
74、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75、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76、在有的题中,几个句子虽然被打乱了,但是可以明显找到关于时间的词语:如早上、中午、下午;几天前、昨天、今天、到了晚上等,这些词语就是明显告诉了我们句子排列的顺序,只要结合这几个时间词语便可以正确排列句子。
77、()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78、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79、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80、时间的顺序
81、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82、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事情,叙事的文章,就是把作者感受最深的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下来。
83、(1)一群小同学在草地上做游戏。
84、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85、()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86、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
87、然后,确定短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文排序。
88、方位顺序
89、()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90、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91、()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92、()同学们高兴地在紫竹院公园里游玩。
93、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94、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95、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
96、()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97、()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98、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99、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100、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101、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102、()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103、你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你是否读懂了。
104、给状物短文的句子
105、()他随手就把冰棍儿纸扔在了地上。
106、()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107、()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108、4、1、7、3、6、5
109、常见的排序分类:
110、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花,写花的?(作者通过具体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四季海棠茎、叶、花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
111、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112、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
113、()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114、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115、写人的短文,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短文。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所谓“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
116、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117、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118、()河边有个小村庄。
119、()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120、叙事离不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121、第一点:弄清写的谁的事。
122、3、2、4、1
123、确定排序题的类型,是句子排序还是段落排序。
124、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125、()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126、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27、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28、()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129、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130、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131、()把村子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132、给写景短文的句子
133、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134、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35、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136、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分析各个句子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137、()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
138、想一想:“河边有个小村庄。”这一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好?
139、写人的短文,要抓住两点来分析排序,
140、在排序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衔接和连贯,确保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表达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