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诉建议

孟子名句及赏析优选汇总88句

时间:2023-02-11 23:34

孟子名句及赏析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3、[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4、[译文](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5、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7、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译文](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0、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11、孟子说:“有的。”

12、[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3、有: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4、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5、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尽信书,不如无书。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2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24、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25、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6、[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27、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8、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9、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30、[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名句及赏析

3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2、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33、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34、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35、爱人不亲,反其仁

36、[译文](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37、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8、[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39、[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40、[译文](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41、[译文](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42、[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43、[译文](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44、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45、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所为。

4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等

4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51、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52、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53、孟子中的名言警句

54、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55、[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0、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孟子名句及赏析

61、[译文](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62、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63、仁则荣,不仁则辱。

64、[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65、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6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6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68、[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69、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7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71、[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72、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7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7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5、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7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7、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78、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7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80、孟子曰:“然。”(告子下)

81、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是整理收集的孟子中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参考!

8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4、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8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6、[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87、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