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略此时须痛饮,细腰宫畔过重阳。
2、清·顾太清
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5、"端午日近六月半,昼长夜短难招魂。
6、途中寒食
7、谁知沧海曲,珠蚌最盈盈。
8、虎狼猬鼠困王化,龙蛇蜿蜒陪帝功。"
9、这个题材的诗句太多了。例如
10、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1、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1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6、弹唱迎春节,东风天地新。
17、"君臣相顾尽千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8、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9、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20、老去何心说看灯,一年还要此宵晴。
21、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2、端午节诗句:
23、[唐]文秀
24、《端午》唐·李隆基
25、"金风吹玉佩,绿水拂冰纨。
26、不应淡薄梅花月,偏照诗人白发生。
27、《清明》作者:杜牧
2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29、《一九六五年春节与北京曲艺团诸友欢聚得句》
3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32、《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33、重阳节诗句:
34、元宵节诗句: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6、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37、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38、《赠王僕射》(唐代)
39、唐、李隆基
40、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1、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42、七夕诗句:
43、《除夜》作者:白居易
44、《中秋月》
45、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46、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4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8、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49、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50、《端午》唐·文秀
5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52、《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53、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5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55、清明节诗句:
5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5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58、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9、《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60、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1、[宋]陆游
62、《重阳》
63、欲识端的意,先问扫黄鹤。"
64、《龙船夜渡》(宋代)
65、《渔家傲》宋·欧阳修
66、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67、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68、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69、单弦流雅韵,快板奋精神。
70、马上垂鞭愁不语,风吹百草野田香。
7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7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73、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4、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75、《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
76、[宋]晏殊
7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78、《七夕》
7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80、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81、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82、谁变惨凄成笑语,定回离乱作清平。
83、《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
8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86、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
87、《六幺令·天中节》北宋·苏轼
88、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89、冷照兰闺澈,光含绮席清。
9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91、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9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93、[宋]陈杰
94、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95、《端午》
96、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97、潮平两岸阔如练,不似湖南江浸情。"
98、《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
99、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00、《和端午》北宋·张耒
10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02、《已酉端午》明·贝琼
103、唐·李隆基
104、路旁寒食行人尽,独占春愁在路旁。
105、《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106、三十六旬内,此时心赏并。
107、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8、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109、中分九秋夜,占断百宵明。
110、《五日》明·陈子龙
111、暖风忽断檐间溜,繁吹初过枕上声。
112、《满江红·端阳前作》作者不详
113、"天文推节斗分明,争似龙船夜渡情。
114、春节诗句:
115、莲花落不尽,创造总惊人!
116、《古意》作者:孟郊
117、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18、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19、《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120、以下是几首夏至遇端午的诗:
12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22、[唐·白居易]
123、出自: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24、《竞渡诗》唐·卢肇
125、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2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27、中秋节诗句:
128、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12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1、《元宵》
132、[唐]杜牧
133、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34、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135、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
136、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37、《端午》(明代)
138、学逗相声巧,因缘啼笑真。
139、《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140、这些诗都以端午节和夏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们对这个节日和这个季节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141、夏至临端午诗句,例如:“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142、[现代]老舍
143、《菩萨蛮》宋·陈与义
144、风雨七夕夜--啸之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145、人生能有几朝荣,白首偕老不须论。"
146、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七夕--啸之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秋夕(唐)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47、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14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