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申请入”阶段
2、入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阶段
3、《》(中宣部主办,月刊)
4、《百年潮》(中央史研究室主管、中国史学会主办,月刊)
5、组织派人与入申请人谈话记录
6、入宣誓。预备员必须面向旗进行入宣誓。入宣誓仪式,一般由委或支部(总支)组织进行。入宣誓后,要及时填写《入宣誓活动记实表》。
7、但起码我经历过的几次面试,没有关系的存在
8、支部大会讨论。讨论预备员转正的支部大会,对到会人数、赞成人数等要求与讨论接收预备员的支部大会相同。认真履行员义务、具备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履行员义务、不具备员条件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员资格。
9、三、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
10、楼上所说面试比较黑,这个说法我不能苟同。省考相对国家考试,可能规范程度不如国考,但会越来越规范的。至于关系问题,什么时候都会存在的,但这个是极少数,大部分考生都是凭自己的实力考上的。你可以问问那些考上的年轻朋友是不是这样。至于哪些单位能够避免关系问题,我觉得相对来说,中央单位会少一点,基层会多一些。
11、支部大会讨论。召开讨论接收预备员的支部大会,有表决权的到会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人数的半数。支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决议。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员的决议。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发展对象入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12、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相关材料
13、作风正派,工作学习积极认真,具代表性
14、入积极分子和发展员考察表
15、《的文献》(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主办,双月刊)
16、类杂志,报刊有《研究》、《研究内参》,《课》,《》,《文汇》,《企业参考报》,《中华儿女》,《紫光阁》,《当代世界》,《国企专刊》等。
17、指定培养联系人。组织应当指定两名正式员作为入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的主要任务是,向入积极分子介绍的基本知识;了解其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等,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引导其端正入动机;及时向支部汇报入积极分子情况;向支部提出能否将入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
18、入积极分子每季度书面向培养联系人、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委每年对入积极分子队伍状况作一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入积极分子工作、学习所在单位发生变动时,须及时报告原单位组织;原单位组织应当及时转交材料;接收单位组织应当认真审查材料、做好接续培养,培养教育时间可连续计算。
19、预备员思想工作情况汇报(至少每半年一次)
20、上级委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填写《接收预备员公示情况表》,报总支审议、委预审。委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培养教育情况等进行审查,根据需要听取执纪执法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填写《发展员资格审查表》。在此基础上,市直机关工委再次审查,向审查合格的发展对象发放《中国入志愿书》,并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支部。
21、发展对象培训相关材料
22、《理论视野》(中央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月刊)
23、员代表的优点应该对照章进行推荐,首先应该是肯定其政治思想建设过硬,始终按照员模范先锋要求个人,再就是从坚决服从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落实上去考虑,最后就要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上去看待,有没有严格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大概就可以这些方面推荐。
24、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负责同志或组织委员同发展对象谈话,进一步了解其对的认识、入动机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在征求小组、员和群众对发展对象入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委员会,听取入介绍人关于发展对象的情况汇报,对发展对象有关问题进行严格审查,集体讨论确认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入条件。
25、预备员综合考察报告
26、入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相关材料
27、四、预备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阶段
28、《求是》(中央机关刊,中央主办,月刊)
29、开展集中培训。委或市直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对发展对象进行培训考核并发放结业证书。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天(或不少于二十四个学时)。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
30、刊是指由的机构主办并宣传本主张的刊物。在我国特指中国各级组织的刊物。刊有:
31、发展员预审材料
32、支部员大会讨论预备员转正情况相关材料(包括会
33、上级委备案。经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下同)无异议后,填写《入积极分子公示情况表》《入积极分子登记表》,经总支审议、委备案后,报市直机关工委登记,领取《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34、发展对象人选公示相关材料
35、转正申请书
36、支部员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员相关材料(包括会议记
37、入介绍人登记表
38、入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39、《理论前沿》(中央校主办,半月刊)
40、发展员工作具体操作程序及要求明确如下:
41、《人民论坛》(人民日报社主办,半月刊)
42、编入支部和小组。组织应当及时将上级委批准的预备员编入支部和小组,对预备员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43、议记录、表决汇总票)
44、发展对象备案登记表
45、支部研究确定发展对象人选的会议记录
46、培养教育考察。通过安排听课、参加内有关活动,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集中培训等方法,对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培养联系人、支部每半年对入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及时登记在《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中。
47、二、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阶段
48、《史研究》(中央史研究室主办,双月刊)
49、继续教育考察。支部通过的组织生活、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对预备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考察。预备员每季度向支部、入介绍人书面递交一份思想工作汇报,入介绍人每季度对预备员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登记在《预备员考察表》中。
50、员考公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岗位选择上范围更大一些。没听说不是员就会很难考。能不能考上还得看你的成绩,而不是看你是不是员。报完名后,员的优势几乎可以忽略。
51、报上级委备案。经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发展对象公示情况表》《发展对象备案审批表》,经总支、委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市直机关工委备案登记,方可列为发展对象。
52、拟接收预备员公示相关材料
53、《中国行政管理》(办公厅主管、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办,月刊)
54、确定入介绍人。发展对象应当有两名正式员作入介绍人。入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组织指定。入介绍人要认真完成培养、教育任务。受留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员权利的员,不能作入介绍人。
55、(工)委会议记录(复印件)
56、上级委派人谈话。委指派委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填写《谈话情况记实表》,并向委汇报。
57、进行政治审查。组织采取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以及必要的函调或外调等方法,对发展对象本人及父母、配偶、子女和抚养其成长的亲属,以及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政治审查,一般由政审对象所在支部出具和盖章,同时加盖委公章。审查情况应当形成结论性的综合性政审材料。凡是未经政治审查或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
58、再上一级委组织部门备案。委审批新发展员通过后,填写《预备员备案表》,并在一个月内将入材料报市直机关工委进行审查备案。审查合格的,发放《预备员考察表》。
59、《研究》(中组部主办,月刊)
60、考公务员不一定要求必须的员。但考公的必备条件就是一定要符合招录公告上规定要求,比如年龄、学历、个人身份等。至于政治面貌、专业、基层经验这些条件需要针对具体岗位而言。
61、此外,还有地方刊,在2003年对报刊进行治理整顿,治理整顿后每个省的省委只能主管主办1份刊。
62、三、预备员接收阶段
63、发展对象个人自传
64、提出转正申请。预备员的预备期满前一周,本人向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小组提出意见,支部征求员和群众对预备员转正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对预备员进行转正前公示,无异议后,填写《预备员转正公示情况表》,报总支审议、委预审、市直机关工委审查。
65、五、预备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66、组织派人谈话。组织收到入申请书后,应组织员填写《入申请人基本情况登记表》。组织书记、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应当在一个月内同申请人谈话,及时了解其基本情况,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入动机,并形成谈话记录。
67、上级委审批。委对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员决议,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批。委会审批预备员,必须集体讨论,逐个审议和表决。
68、入积极分子备案登记表
69、确定发展对象。对经过至少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员条件的入积极分子,并准备在年内发展为预备员的,支部在广泛听取小组、培养联系人、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委员会讨论同意,确定发展对象人选。
70、发展对象思想汇报(至少每半年一次)
71、四、预备员的接收
72、二、入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
73、支委会(支部大会)会议记录(复印件加盖公章,下同)
74、征求员和群众意见相关材料
75、《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双月刊)
76、政审相关材料
77、入积极分子公示相关材料
78、《中国政干部论坛》(中央校主办,月刊)
79、上级委审批。委对支部上报的预备员转正决议,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应当及时通知支部。支部书记应当同本人谈话,并将审批结果在员大会上宣布。委会审批预备员转正,必须集体讨论,逐个审议和表决。委审批通过预备员转正后,填写《预备员备案表》,并在一个月内将入材料报市直机关工委进行审查备案。
80、录、表决汇总表)
81、一、申请入
82、填写《中国入志愿书》。入介绍人指导发展对象填写《中国入志愿书》,填写完毕一个月内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83、递交入申请书。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公民,承认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的决议和按期交纳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入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学习所在单位组织提出入申请;流动人员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组织或单位主管部门组织提出入申请,也可以向流动员组织提出入申请。入申请书一般应由本人书写并签名。
84、推荐和确定入积极分子。一般情况下,对经过六个月以上的培养考察,基本具备入积极分子条件的入申请人,应当采取员推荐和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产生人选,由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召开支部大会,下同)研究决定。推荐入积极分子人选时,已递交入申请书且组织已派人谈话的入申请人都要列为被推荐对象。确定员为入积极分子一般要经团组织推荐,吸收28岁以下的青年入一般应是员。
85、《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双月刊)
86、入申请书
87、中国入志愿书
88、《中国发展观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月刊)
89、预备员转正公示相关材料
90、材料归档。发展新员材料必须客观、完整、规范。预备员转正后,将《中国入志愿书》等材料存入本人人事档案或交委保存,其他所形成的材料由基层组织建立新发展员档案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