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诉建议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文库-推荐36句

时间:2024-09-23 17:07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文库

1、现在该第三个大臣捡麦穗了,他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既不能太早捡,也不能太晚捡,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进第一块田地,细心看了这里每个麦穗,找出大的麦穗是个什么标准,到底在一块田地里多大才算大,到了第二块田地里,他仔细寻找,按照第一块田地里最大的麦穗的标准,他在第二块田地里找了一个大的,捡之。然后向前走,走过第三块田地,虽然他又看到更大的了,但是比他手里捡到的麦穗也大不了多少,他不后悔,虽然他没捡到最大的,但是也接近最大的了,他很满意。

2、这些问题旨在引导人们思考并探索灵魂的本质和价值观的真谛。

3、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4、“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5、哲学界的灵魂三问,最早由希腊哲学家柏拉提出。随后它就成为从古至今各方圣贤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从哲学人生三问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没有哲学思维的孩子们将要面临怎样的迷茫和焦虑。每天都会一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6、国王说了,捡麦穗只是要教给你们一个道理,时间不能倒流,很多事情,只能做一次,之后就没有再弥补的机会了。自己决定好要何时出手。

7、柏拉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爱情,否则到头来一无所有,终了一生。

8、何为快乐?

9、柏拉的灵魂三问出自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的对话部分,其中对话人物之一为柏拉的导师苏格拉底。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何为美德?

10、苏格拉底接见了他,坐下以后,苏格拉底问道:

11、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收为自己的学生。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成了他最好的学生。柏拉从公元前407年开始,在苏格拉底的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

12、柏拉认为,通过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灵魂,并通过培养美德和追求正义来实现快乐和与他人的和谐共处。

13、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14、轮到第二个大臣开始捡,他吸取了第一个大臣的失败教训,走了第一块田地,看到大的,没有捡,他希望后面有更大的出现,走过第2块田地,还是没捡,当他走到第3块田地,快要走到头的时候,看到剩下的路里已经没有大的麦穗了,而且都很小,但是规则不允许走回头路,没办法,他只能在剩下的路里面捡一个麦穗了,而且这个麦穗比第一个大臣捡的还要小,第二个大臣也很后悔。

15、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国家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16、人生如此,爱情,婚姻,股票,选举,学习,事业,生育,金盆洗手,交出权利,培养接班人,……总之你能想到的任何事务都能跟这个故事有联系。

17、柏拉的作品,主角都是苏格拉底,对话的对象有苏格拉底的学生,城邦公民,以及与之相对的诡辩家。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云》

18、苏格拉底是柏拉老师。

19、一天柏拉向老师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叫柏拉去麦田里捡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只能捡一棵,而且要不回头地走。结果柏拉两手空空就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柏拉解释说:自己在麦田看到很多又大又好麦穗,而他以为后面还会遇到更大更好的麦穗,所以直到走出麦田也没捡一棵。

20、话说曾经有一个老国王,让手下3个大臣在3块田地里捡麦穗,规则,不许走回头路,只能捡一个麦穗,不许捡丢掉重新捡,看谁捡的大。

21、“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22、“神都认为您最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来拜您为师的理由。”

23、於是柏拉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24、何为正义?

25、柏拉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都没有摘到。。。

26、柏拉对民主制的批判——1.无节制的自由2.按照意见(多数人)而不是理性统治3.必然导致僭主制——一个强力的能提供保护的当权者。柏拉后期的《法律篇》中,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次好”的法制——“法律是主宰,统治者只是法律的仆人”,“一个可朽的灵魂,当他承担了最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利,就一定会失去他的智慧和真诚”,但柏拉的法制依然是保守的,比如限制个人信仰,农业社会,联邦公民人数5040,分59个部落等。

27、苏格拉底——柏拉——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但是思想不同

28、柏拉苏格拉底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寡头政治的当权者之一。出身于此,他和当时的贵族青年一样热衷于政治。他本就不满寡头政治的暴力手段,更是厌恶他们企借苏格拉底之手作恶的行径。民主制复辟,处死了苏格拉底,他因此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改造国家。《理想国》就是他的政治理想。柏拉灵魂的三重区分:理性——统治思想活动/激情——控制情感/欲望——肉体的趋乐避苦。理性是最高的,不朽的。“国家是大写的人”——统治者——理性的哲学王/保卫者——有勇气,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民众——节制欲望的各司其职的大众。统治阶层——包括武士——没有私人利益,包括婚姻,私人财产等,都是政策安排的,后代是共同养育的。

29、“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我想成为您的学生。”

30、这样深入浅出的道理大家都能明白,所以那些真正渴望爱情的人,也都是珍惜爱情之人,因为他/她知道一旦错过了,往往追悔莫及。不过也要切忌矫枉过正,为了珍惜而珍惜。有时人会在明知一段感情已经无法挽回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守着这棵“麦穗”,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才是专情,才算得上珍惜感情,否则自己当初的海誓山盟、真情付出又算什么呢?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这麦田之中还有千千万万的“麦穗”等着他/她去邂逅,而(下一棵)真正合她/他心意的那棵麦穗或许就隐身其中。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经典对话文库

31、“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你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

32、苏格拉底于是告诉柏拉这就是爱情。

33、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

34、第一个大臣开始捡,他走进第一块田地,看到一个大的麦穗,二话不说,捡之,他觉得这个麦穗很大。可是当他继续向前走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更大的麦穗,而且自己捡的麦穗,简直就是小之又小,根本不算是大。但是规则是只能捡一个,不许捡丢掉重新捡,所以他很后悔。

35、来自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36、亚里士多德,柏拉的徒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政治学是实践科学下指导公众实践的学科。“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最理想的政体的君主制,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中(当时)已没有一个卓越的超越其他任何人的统治者。实际上,贵族制更好,但也只在少数城邦,对大多数城邦来说依然不现实。因此,现实中最佳政体是立宪制——稳定,持久,由中等阶级统治的政体,他是少数富人寡头制和多数贫民民主制的中道。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理论是他的“中道”的伦理学的延伸。